郑州市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规定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5 15:01:38   浏览:8989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郑州市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规定

河南省郑州市人民政府


郑州市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规定

政府令第23号


《郑州市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规定》业经一九九二年四月十八日市人民政府第九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予以发布施行。             


市 长 张世英

一九九二年五月二十三日





郑州市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保障全市人民的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及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为:
(一)西流湖、石佛沉沙地、大刘沟沉沙地沿岸二百米范围内;
(二)尖岗水库、常庄水库设计正常水位线外二百米范围内;
(三)邙山提灌站出水口至西流湖引水渠和尖岗水库、常庄水库至西流湖引水渠两侧各五十米范围内。
第三条 市直各有关部门及有关区、乡人民政府按下列规定负责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
(一)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法律、法规的执行,负责对水环境和污染源的监测,对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实行限期治理;
(二)市公用事业局负责邙山提灌站出水口至西流湖引水渠、尖岗水库和常庄水库至西流湖至西流湖引水渠、石佛沉沙地、大刘沟沉沙地及柿园桥以南水面的管理和西流湖的疏挖;
(三)市园林局负责柿园桥以北水面和沿湖绿地的建设与管理;
(四)市水利局负责尖岗水库、常庄水库水面管理及水利设施的建设与管理;
(五)市农委负责会同市农林物业局及有关区、乡人民政府调整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农业种植结构,指导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六)有关区、乡人民政府负责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周围的村镇建设管理和污染治理。
第四条 在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禁止下列行为:
(一)新建、扩建、改建污染水源的工程;
(二)直接或间接向水体内排放污水、粪便、废液;
(三)倾倒、堆置、存放垃圾、废渣、动物尸体及其他污染物;
(四)在水体和水体附近洗刷车辆和其他污染器具;
(五)使用剧毒或高残留农药;
(六)在水体中使用毒品、炸药捕鱼;
(七)在老五坝以南水面养鱼或放养家禽;
(八)在老五坝以南水面和其他禁止游泳的水面游泳;
(九)破坏岸林和水源保护植被;
(十)其他危害水质和影响水量的行为。
第五条 对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村庄等污染源应当分期分批限期治理或搬迁。
在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应按照统一规划,逐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林果业,种植水源涵养林。
第六条 对在西流湖饮用水源保护工作中有显著成绩和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市人民政府或市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七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可视情节轻重,给予警告、责令纠正、限期治理、责令赔偿损失的处罚,并可按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对未办理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章未经审批而擅自施工的,属于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建设项目,对建设单位处以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属于应填报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建设项目,对建设单位处以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的罚款;
(二)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二)、(三)、(四)项规定之一的,处以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三)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五)、(六)、(七)项规定之一的,处以三十元以上、三百元以下的罚款;
(四)对违反本规定第四条第(八)、(九)项规定之一的,处以十元以上、二百元以下的罚款。
对其他危害水质或水量的行为,可比照上款规定处以罚款。
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水体严重污染的,可处以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八条 本规定所规定的处罚由市环境保护局或者由市环境保护局委托并监督西流湖水源保护队、尖岗水库公安派出所、常庄水库公安派出所、黄河游览区供水管理所在各自的分管的范围内具体实施。
所有罚款必须使用市财政局规定的统一票据,罚款收入全额上交财政。
第九条 本规定由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本规定施行前本市有关规定凡与本规定有抵触的,按本规定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卫生部关于颁发《居住区大气中硝基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等12项卫生标准的通知

卫生部


卫生部关于颁发《居住区大气中硝基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等12项卫生标准的通知
1989年12月19日,卫生部

现批准《居住区大气中硝基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1—89)、《居住区大气中毗啶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2—89)、《居住区大气中硫酸盐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3—89)、《居住区大气中甲基—1605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4—89)、《居住区大气中铍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5—89)、《居住区大气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6-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甲醇、丙酮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8—89)、《居住区大气中铅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39—89)、《居住区大气中镉卫生检验标准方法》(GB11740—89)、《居住区大气中二硫化碳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41—89)、《居住区大气中硫化氢卫生检验标准方法》(编号GB11742—89)为国家标准,并予颁布。自一九九0年七月一日起实施。


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意见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贯彻实施《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的意见



2005年1月27日 财法〔2005〕2号

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财政部驻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以下简称《处罚处分条例》)已于2004年11月5日经国务院第69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2004年11月30日以第427号国务院令发布,并将于2005年2月1日起施行。它的颁布实施,是我国财政法制建设及财政监督领域的一件大事,对纠正财政违法行为,维护财政经济秩序,推进依法理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保证《处罚处分条例》的贯彻实施,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抓紧做好《处罚处分条例》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
  根据《处罚处分条例》规定,财政部门既是财政违法行为的执法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有权对财政违法行为予以处理、处罚,同时,也有可能成为财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其有违法行为的,同样应依照《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受到处理、处罚、处分。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充分认识贯彻实施好《处罚处分条例》对促进依法理财、维护国家财经秩序的重要作用,将学习贯彻《处罚处分条例》作为本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
  首先,各级财政部门的领导要带头学习《处罚处分条例》,正确理解和掌握《处罚处分条例》的立法精神和主要内容,自觉遵守财经法纪。同时,要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要重点抓好对财政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2005年底以前要对所有执法人员轮训一遍。由于《处罚处分条例》首次赋予了省级以上财政部门派出机构的执法主体资格,因此,要特别加强对派出机构执法人员的培训、教育,以增强他们的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提高行政执法水平。
  其次,各级财政部门和专员办要在“四五”普法计划中增加《处罚处分条例》的内容,并将学习掌握和贯彻执行《处罚处分条例》的情况作为考核财政干部的重要内容。各级财政部门要将学习和贯彻实施《处罚处分条例》的情况及时上报上级财政部门。财政部将适时组织对《处罚处分条例》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三,各级财政部门要通过电视、广播、报刊杂志等多种形式,及时、广泛、深入地向社会宣传《处罚处分条例》,以扩大其在全社会的认知度,为《处罚处分条例》的贯彻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此外,根据《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其他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也有可能成为财政违法行为的主体,其有违法行为的应依照《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处理、处罚、处分。因此,各级国家机关及其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要将学习贯彻《处罚处分条例》作为本单位的一项重要任务,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的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促进各单位财会人员的培训,以增强其工作责任心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自觉维护财政经济秩序。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程序制度,严格规范行政执法程序
  《处罚处分条例》赋予了财政执法主体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如进行调查或者检查时,可以向与被调查、检查单位有经济业务往来的单位查询有关情况;可以向金融机构查询被调查、检查单位的存款;在有关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可以对财政违法行为及处理、处罚、处分决定予以公告,等等。同时,《处罚处分条例》还对采用这些手段和措施规定了严格的条件。因此,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遵守这些规定,并抓紧制定实施《处罚处分条例》的相关配套制度,规范行政执法程序,具体包括:
  1.有关执法机构及人员执法程序方面的工作制度;
  2.有关查询被调查、检查单位银行存款方面的工作制度;
  3.有关采用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措施方面的工作制度;
  4.有关公告财政违法行为及处理、处罚、处分决定方面的工作制度。
  三、以贯彻实施《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全面推进财政部门依法理财
  各级财政部门要以贯彻实施《处罚处分条例》为契机,采取各种措施,全面推进本部门依法理财工作:
  1.要建立健全有关内部监督控制制度,促使本部门、本地区财政工作人员自觉遵守国家各项财政法律制度的规定,防止财政违法行为的发生。
  2.要严格按照《处罚处分条例》的规定行使财政行政执法权,严肃查处各类财政违法行为,整顿和规范财政经济秩序。
  3.要加强对财政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切实提高财政行政执法水平。一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地专员办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对本部门、本地区财政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做出行政处罚、处理的机构是否具备合法的主体资格,执法主体是否具有行政权限,做出处理、处罚适用的依据是否正确、认定的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充分确凿、程序是否合法,等等。发现违法行为的,要依法予以处理。二是,各级财政部门和各地专员办要对重大财政行政处罚、处理案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定期报告上级财政部门。
  此外,《处罚处分条例》还赋予了审计、监察及有关任免机关对财政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处罚、处分的权限。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在贯彻实施《处罚处分条例》的过程中,要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加强与审计、监察等部门的配合,与这些执法部门一起做好财政执法工作。